2021年8月13日 星期五

178-黑苦惡鳥 179-灰冕鶴 180-琵嘴鴨 181-佛法僧 182-小鷹鵰

 178-黑苦惡鳥  Black Crake  2012年坦尚尼亞賽倫蓋提國家公園

跟台灣的白腹秧雞(白胸苦惡鳥)同屬,紅色大爪、紅眼、黃綠色的嘴與黑色身軀,對比很鮮明。此鳥遍佈非洲撒哈拉以南有淡水處。



179-灰冕鶴  Grey-crowned Crane  2019年肯亞Amboseli國家公園  IUCN瀕危物種


驚艷指數★★★ (頭部) 驚怪指數★★★(頭部)
灰冕鶴是東非鳥種中優雅的代表,烏干達的國鳥,分布也很廣,可至南部非洲的北部。雜食性鳥種,吃植物、種子、昆蟲、爬蟲類等,主生活於草原,農地或較溼地域亦有出現。經常成對出現。
第一次看到是在坦尚尼亞,但都沒拍好,2019年在肯亞終於拍到清晰照片。
灰冕鶴遠觀非常漂亮,尤其是頭上豎起一叢的裝飾羽,非常奇特。除了裝飾羽外,頭部黑白灰紅的搭配非常怪,有一種在臉上塗油彩的聯想。



80-琵嘴鴨 Northern Shoveler  

雄鳥,2014年宜蘭  原圖切裁放大


琵嘴鴨是臺灣的冬候鳥與過境鳥,網路資料顯示,南部數量較多,以熊爸熊媽常去的宜蘭來看,冬候鳥數量很少。雄鳥頭羽為綠黑色帶金屬光澤,胸部白色,腹部栗褐色,相當醒目。

雌鳥,2016年Reifel Migratory Sanctuary, Delta, BC


雌鳥羽色就很普通了,這張攝於加拿大溫哥華市郊的重要鳥點,不過也僅看到這一隻。

驚怪指數★★★(自然是嘴)
琵嘴鴨分布於美洲與歐亞非大陸,是南北遷徙的鳥種。


181-佛法僧  Dollarbird  2016年新加坡雙溪布洛溼地

佛法僧(三寶鳥)在台灣是稀有的過境鳥,而且出沒的地點並非著名鳥點,似乎田野間都有可能看到,但又不固定,屬於難尋的鳥種。而在東南亞應有候鳥與留鳥並存情形,熊爸熊媽在沙巴與新加坡看到。

分布範圍從東北亞一直到澳洲與南亞,有不少亞種。



182-小鷹鵰  Wallace's Hawk-Eagle  2013年沙巴京那巴當岸河  IUCN易危鳥種  原圖切裁放大


此在遊河時看到,距離遙遠。小鷹鵰分布於東南亞,在是婆羅州分布範圍頗大,但不常見的鳥種。生活於潮濕低地森林,棲息地的破壞,應是導致其數量稀少的主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西馬賞鳥行(六):717-馬來嘯鶇 718-紅頭咬鵑 719-棕胸雅鶥 720-棕眉姬鶲

福隆港民宿第二天的早餐 這個抓餅口感跟台灣的冷凍蔥抓餅口感完全一樣,只差沒有蔥,而馬來人是沾著咖哩醬來吃的。 這是第三天的早餐。至於兩頓晚飯沒有拍,現在也忘記吃的是什麼,可見很普通。 這是在福隆港第二天賞鳥的第一個鳥點,也是福隆港最知名的鳥點,位置在這個步道(Hemmant 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