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9日 星期日

208-白胸雅鶥 209-暗闊嘴鳥 210-灰頭翡翠 211-環頸雉 212-小蜂虎

 208-白胸雅鶥  White-chested Babbler  2013年沙巴Bilit Adventure Lodge


分布於馬來半島、蘇門答臘與婆羅洲。這是一種喜歡在河岸旁的樹叢草叢紅樹林等潮濕土地上生活的鳥種。話說在京河度假村的下午因中暑而沒有遊河,於是在旅館內找鳥,黃昏時忽然一群出現在度假村小木屋下面(小木屋是挑高的)的地上嘰嘰喳喳,當時光線太弱,自動檔閃光燈會跳起,對牠有點抱歉,不過這群鳥似乎對熊爸不太理會,玩了一陣子後又進到樹叢中看不到了。


209-暗闊嘴鳥  Dusky Broadbill  2013年沙巴京那巴當岸河  原圖切裁放大光線調整

暗闊嘴鳥分布於東南亞至蘇門答臘與婆羅洲,在婆羅州屬不普遍的鳥種。此鳥如果近看會比較可愛,有一張微笑的嘴型。這張是在遊船上照的,距離頗遠。


210-灰頭翡翠  Grey-headed Kingfisher  2012年坦尚尼亞Lake Manyara國家公園


驚艷指數★★★

Lake Manyara在Ngorongoro火山群東南,地勢較低,因為附近有地下水湧出,是坦國北部的重要農作地帶,也因有水源,所以有少見的森林,有水有魚就有翠鳥,這種灰頭翡翠在分布從阿拉伯半島到撒哈拉以南非洲。這張的光線蠻好的,讓鳥喙有一種透明感。



211-環頸雉  Ring-necked Pheasant  2014年金門

雄鳥


雌鳥

原生於東亞,或為狩獵引入歐洲與北美大陸而變成普鳥。臺灣本島不易見到,據聞以花蓮東華大學校園最有機會。在金門為普鳥,熊爸熊媽是在古寧頭、北山一帶的高梁田看到,數量不少,尤其是高梁收割後的空地。


212-小蜂虎  Little Bee-eater 2019年肯亞Amboseli國家公園  


廣布於撒哈拉以南非洲,顧名思義,體型比一般蜂虎小一些,在獵遊時不難看到,但體型小會被忽略,這張照片很容易看出小蜂虎與其他蜂虎相同會用土洞做巢。


2021年8月28日 星期六

203-八聲杜鵑 204-褐翅鴉鵑 205-斑鼠鳥 206-藍枕鼠鳥

 203-八聲杜鵑  Plaintive Cuckoo  2013年沙巴Bilit Adventure Lodge  原圖切裁放大


參加沙巴賞鳥團真的是累到了。前一天傍晚抵達京那巴當岸河旁的度假村(無路,要坐船過去),接著晚上就要夜遊河上。今天天才稍露曙光就要開始早上的遊河賞鳥行程,一直到中午才回到度假村。太陽極大,遊河船是沒有棚的,搞到有點中暑。所以下午行程熊爸只得告假在房內休息吹冷氣。熊媽則身強體健繼續行程。四、五點稍有恢復,熊爸就在度假村內賞鳥,突然這鳥飛來,及時拍下。

八聲杜鵑亞種頗多,分布亦廣,有留鳥也有候鳥,從南亞一直到華南、菲律賓、蘇拉維西,臺灣沒有。




204-褐翅鴉鵑  Greater Coucal  2014年金門


也是分布從南亞到華南華東的普鳥,東南亞可至婆羅洲與菲律賓南部,熊爸熊媽有在沙巴前鳥的度假村看到。

臺灣本島無,而在金門是普鳥,常常在農村房舍外的灌木樹叢出沒,但又很怕生,不太容易靠近。




205-斑鼠鳥  Speckled Mousebird  2011年肯亞馬賽馬拉保護區

鼠鳥目下僅一鼠鳥科,計兩屬六種(東非有四種),全部存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陸,所以都是非洲特有種。這種鳥據說是因為行為(用腳與喙在樹叢中穿梭)像老鼠故名。這種鳥還有一種特色是其外腳趾可向外向後旋轉,可以緊握樹枝甚至倒掛,就像這張照片,當初也是因為看到這種鳥在路邊的行為有趣而拍的。



2019年去肯亞,幾乎每一個旅館都可見,可謂超級普鳥。這張照片設於The Ark,這旅館給鳥的食物最多。



206-藍枕鼠鳥  Blue-naped Mousebird  2019年肯亞Samburu國家保護區


這鳥第一次見到是在坦尚尼亞的帳棚旅店,一群早上到小水塘喝水,非常敏感好動,喝沒兩秒就飛走,然後再飛回來,如此來來回回好多次。當初用Canon SX30幾乎無法準焦,2019年則是在Samburu保護區鍾獵遊時看到一次,勉強及格。藍枕鼠鳥分布於撒哈拉以南非洲,以東非為主,坦尚尼亞是其南界。



207-鸕鶿 Great Cormorant  2014年金門


鸕鶿廣布於五大洲,在臺灣南部為常見冬候鳥,北部要看到通常是過境時刻。在金門是冬候鳥,在很多水庫都可看到,其中以慈湖與太湖最多。傍晚時分,大批鸕鶿歸巢也是金門奇景之一。


鸕鶿在中日兩國被馴化來幫忙捕魚,此張攝於江西龍虎山。

2021年8月25日 星期三

198-冕麥雞 199-棕斑鳩 200-戴勝 201-藍翅八色鶇 202-黃領牡丹鸚鵡(記錄照)

 198-冕麥雞  Crowned Lapwing  2011年肯亞Lake Manyara國家公園


非洲麥雞屬的鳥不少,冕麥雞分布於東非與南非,也是東非草原上常見鳥種。



199-棕斑鳩  Laughing Dove  2012年坦尚尼亞賽倫蓋提國家公園Naabi Hill Gate


東非的超級普鳥之一,主要分布於非洲、中東到南亞。這張照片中棕斑鳩後面的是大名鼎鼎的栗頭麗椋鳥,熊爸熊媽以後會正式介紹出場。之前遊記有寫,Naabi Hill Gate是賽倫蓋提的南口,一般遊客都是由此進出,是一個大鳥點,許多靠人類食物的鳥種都會在此露臉,不能錯過。



200-戴勝  2014年金門

驚怪指數★★★(長嘴、羽冠,怪得可愛)

戴勝在台灣是罕見的候鳥,很多砲友在金山野柳一帶拍到牠,但在金門則是普鳥。當然,熊爸熊媽就不免飛去金門一睹廬山真面目,也很滿意地看到了。金門縣政府也將戴勝作為吉祥物。所謂普鳥並不是在金門隨時隨地都看得到(以這種標準,金門的真正普鳥是鳩鴿與八哥),還是要碰點運氣。不過鳥友可以嘗試早上到浯江口的公園,機率很大(附近還有莒光樓,說也是戴勝常出沒的鳥點)。



201-藍翅八色鶇  Indian Pitta  2012年斯里蘭卡Kandy植物園

候鳥,夏天繁殖於喜馬拉雅山南麓與印度東北,冬天遷徙至印度南部與斯里蘭卡,能在植物園中看到八色鶇真的很稀奇。



記錄照:202-黃領牡丹鸚鵡 Yellow-collared Lovebird  2012年坦尚尼亞Tarangire國家公園  東非特有種



驚艷指數★★★☆
這張是記錄照,很遠的距離發現牠,Canon SX30一時對不到焦,手忙腳亂之下就飛走了,坦尚尼亞的一大殘念!驚艷指數3顆半星,請看同一地點其他人的美照:
http://tanzaniabirds.net/African_birds/lovebird_yellow_collared/yclb.htm 
牡丹鸚鵡是鸚鵡科的一屬,僅存於非洲,英文俗名為lovebird,就是愛情鳥。黃領牡丹鸚鵡雖是東非特有種,但早成為人類的寵物,野生種分布於坦尚尼亞中部、中北部與肯亞南部的小區塊。此外,跟另一種費氏牡丹鸚鵡(fischer's Lovebird)有混交而且變得很普遍。


2021年8月22日 星期日

193-東方蜂鷹 194-黃臀灰胸鵯 195-白眉黃臀鵯 196-黑尾鷗 197-灰頂雀百靈

 193-東方蜂鷹 Oriental Honey-Buzzard  2014年烏來  


顧名思義,吃蜜蜂的老鷹,看到牠啄蜂巢的時候,避開點,說不定是虎頭蜂。
東方蜂鷹有留鳥也有候鳥,體色有很多變化,最好的辨識特徵是看其像鴿子的小頭。

近來拍鳥人又流行擺拍蜂鷹攻擊蜂巢捕食蜜蜂的鏡頭,由於疫情讓人出不了國,擺拍問題似又加重。熊爸的建議是野鳥協會最好開個會,建立拍鳥守則,然後在大砲聚集的時刻(如迷鳥出現時、野柳、大雪山等知名鳥點),去發放宣傳品,逐漸提升拍鳥人的素質(坦白講,素質參差不齊,差的隨意倒垃圾、抽煙、亂放鳥音的都有),而不必只是在網路上相互耍嘴砲。




194-黃臀灰胸鵯  Charolotte's Bulbul  2013年沙巴Bilit Adventure Lodge  原圖切裁放大  婆羅洲特有種
 

沙巴有很多鵯科的鳥種,長相很相似又很平凡,而且都是常見普鳥,讓人辨識困難。這裡的黃臀灰胸鵯是其一,其喙較其他的鵯長是辨識特徵。
此鳥2017年自Buff-vented Bulbul獨立出來成立新種,原種稱棕臀短腳鵯,分布於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



195-白眉黃臀鵯  Yellow-Vented Bulbul  2013年沙巴Bilit Adventure Lodge 


同一旅館所攝的另一種普通鵯,比前一種有趣的地方在於眼睛四周包括眼先是黑色的。一樣是東南亞普鳥,新加坡極多。



196-黑尾鷗  Black-tailed Gull 2014年金門浯江口

看起來略顯凶光的海鷗。分布於西太平洋從庫頁島、日、韓至東海沿岸,普鳥。



197-灰頂雀百靈  Ashy-crowned Sparrow Lark  2012年斯里蘭卡Yala國家公園


這對鳥一直無法確認,先前以為是黃胸織布鳥雌鳥,直至最近重新整理斯里蘭卡遊記,覺得外觀有似一種在非洲看到的雀白靈,再比對網路照片,推論左後方的可能是亞成轉成鳥或換羽的雄鳥,右前方的應是雌鳥。而且百靈鳥的習性比較會在地上。此鳥是分布在南亞的普鳥。

2021年8月19日 星期四

188-松雀鷹 189-馬來犀鳥 190-長嘴花蜜鳥 191-黑背麥雞 192-黑喉肉垂麥雞

 188-松雀鷹  Besra  2014年北投


在北投一家農家外矮樹上發現,見熊爸靠近就飛走了。
台灣體型最小的猛禽留鳥,台北郊區或大型公園可見,在台大校園甚至有育雛紀錄,明顯對人類忍受度頗高。




189-馬來犀鳥  Rhinoceros Hornbill  2013年沙巴京那巴當岸河  IUCN易危鳥種


驚艷指數★★★★ (犀鳥的代表)驚怪指數★★★☆ (犀牛角長在鳥頭上)
很小就知道有這種鳥,因為小孩子的的童書中一定會出現(熊爸記得看的是東方出的圖解科學文庫)。Rhinoceros(犀牛)這個字,其實就是拉丁文(也是馬來犀鳥拉丁文學名的種名),也只有這種犀鳥的盔是上彎並會戴鈎,這隻的盔長得非常漂亮。
馬來犀鳥與冠斑犀鳥都屬於長相是在微笑的犀鳥,沒有人會不喜歡這種可愛的大鳥吧!
馬來犀鳥分布在馬來半島、婆羅洲、蘇門答臘與爪哇,生活在熱帶雨林,以果實為主食。



190-長嘴花蜜鳥雌鳥  (90%可能)  Loten's Sunbird 2012年斯里蘭卡Kandy植物園 


這張照片乍看之下看不到鳥,將照片以十字平分成四等分,鳥在第一象限中間。

這隻鳥有辨別上的困難。斯里蘭卡有兩種花蜜鳥,分別是紫花蜜鳥與長嘴花蜜鳥,兩種鳥的雄鳥都羽色鮮豔,很好辨識,但雌鳥則長得都差不多,非常普通的外觀。認定是長嘴花蜜鳥的理由有二,從IBC網站各種照片與影片比對其羽色與頭部特徵,應為長嘴花蜜鳥。第二是熊爸在拍時,熊媽在不遠處拍到雄鳥(因為完全糊掉,所以連記錄照也不算,但即使模糊可看到長嘴的羽下接近胸前有一小片鮮黃毛色特徵,可100%斷定為長嘴花蜜鳥雄鳥),則同一植物園有公鳥也會有母鳥的可性就大增。
花蜜鳥的特徵就是長嘴,很可惜這張拍到吃花蜜,但長嘴完全深入花朵中,看不出來。




191-黑背麥雞  Blacksmith Lapwing 2012年坦尚尼亞賽倫蓋提國家公園


雖然麥雞屬的應該是水鳥,鳥書上也說黑背麥雞主要生活在東非與南非高地的淡水或鹹水地域內,可是熊爸熊媽在賽倫蓋提公園進出的道路兩側,不斷看到黑背麥雞站在路旁的路墩上,代表牠其實也喜歡乾燥的疏木草原,是賽倫蓋提的超級普鳥之一。而在肯亞,倒是水邊的草地頗常出現。




192-黑喉肉垂麥雞  African Wattled Lapwing  2011年肯亞馬賽馬拉保護區


廣布於撒哈拉以南,喜草地,不論乾燥或濕潤地域。嘴邊有黃色向下的肉垂是最大的特徵,理論上不難看到,但熊家錦第一次東非行在馬賽馬拉相見過一次。


2021年8月17日 星期二

183-印度白頭鶇鶥 184-田鷸 185-灰頸鴇 186-水石鴴 187-灰縫葉鶯

 183-印度白頭鶇鶥 Yellow-billed Babbler  2012年斯里蘭卡Matale的香料園餐廳


這是一種僅分布於印度南部與斯里蘭卡的普鳥。當我們中午在路邊的餐廳用餐時(路對面是香料園),鵲鴝與這種印度白頭鶇鶥就在餐庭旁的樹叢中跳上跳下,毫不懼人。



184-田鷸  Common Snipe  2014年桃園大園

驚怪指數★★★(尖又長的嘴)

鷸是台灣常見的過境與冬候鳥,即使普遍,第一次看到還是覺得驚奇,與長彎嘴的杓鷸同屬於外觀上比較具吸引力的鷸科鳥種。
比較麻煩的是,跟田鷸外觀極類似的還有針尾鷸、中地鷸與大地鷸等三種,通常要看尾羽數目來判定,在野外幾乎是不可能的,也或許熊家也看過這三種但分不出來,這個懸案只盼將來有緣再解決。



185-灰頸鴇  Kori Bustard  2012年坦尚尼亞Ngorongoro保護區  IUCN近危鳥種


驚怪指數★★★☆(非洲最重的飛鳥)
「鴇」這個字相信大家從小都看過,也會發音,不是一個好字。這個字雖是鳥部首,可是從沒從鳥種去想。事實上科的鳥體型都比較大,在歐亞、非洲與澳洲大陸都有分布,屬草原型鳥類。
熊爸熊媽在坦尚尼亞初次見到鴇,覺得長相非常奇特,導遊也告訴我們灰頸鴇是非洲最重的飛行鳥類(分布於東非與南非),但我們沒看到飛行版,都是在草地上安靜地覓食昆蟲或遊蕩。駂科的雄鳥繁殖期頸部的羽毛會變得十分膨鬆,尾羽反折向前,像松雞或火雞,向雌鳥求偶。
後來2019年再到肯亞,又看到灰頸鴇一次,完全忽視人類,顯現出大鳥的氣勢,另外還看到了幾種小型鴇,體型差很多


186-水石鴴  Water Thick-knee 2011年肯亞馬賽馬拉保護區


在斯里蘭卡看到了怪樣子的大石鴴,在東非則有水石鴴。水石鴴雖然愛水,但對水源並不太要求,凡水邊有樹林可遮蔽躲藏處皆可,所以廣泛分布於撒哈拉以南非洲。這張是在馬賽馬拉夜遊時見到的兩種鳥類之一(另一是鷺鷹)。到東非時不妨自費報名夜遊,價錢也還合理,會看到白日看不到的動物種類或行為。



187-灰縫葉鶯  Ashy Tailorbird  2013年沙巴Tabin保護區


在東南亞都有分布,在沙巴算是普鳥,活動於紅樹林與一般闊葉林次生林邊緣。個頭極小(11-12cm),不易對焦。

2021年8月14日 星期六

2012年坦尚尼亞行(三)

 第6天  今天下Ngorongoro火山口一整天,中午用餐盒,不回旅館。

又來到去賽倫蓋提時停車拍照的地方,這裡有條叉路直下火山口,有管制站檢查入園申請。



沒想到下去的路是單行道,導遊車速不慢,回來有另一條單行道,這樣設計很好。(當然上下火山口還有別的路,不過熊爸不清楚,就不多言)


不一會兒就下到了谷底,這一段看似荒涼。




但沒多久就到了湖邊


Lake Magadi,是一個鹹水湖。



小紅鸛、牛羚、雄獅,同在一個相框,非常奇妙的布景。

Ngorongoro的特色在於火山阻擋了部分中大型哺乳動物的進出,而形成了一個半隔絕的生態體系。而百年前開始馬賽人在口外的定居,可能加深了這個情況。比較知名的問題就是口內的獅群因近親繁殖,曾因為感染疾病,欠缺抵抗力而大量死亡。因此現在保護的重點在於如何能給動物們有個進出的管道,不受人類活動的影響。



除了
Lake Magadi外,Ngorongoro火山口還有幾處淡水池塘,從網路照片來看,面積與乾溼季節關係很大,現在八月是乾季。


這頭貌似年紀很大的老象,可能行動不便,所以只能待在有水有草的地方,減輕重量,也有東西吃。



河馬



紅冠水雞,在台北植物園都可見的普鳥,沒想到在非洲又相見。



埃及聖䴉,這裡才是牠的原生地,臺灣是逸出的外來種。


下面獵遊的這一區,地勢稍高




水牛與斑馬不少

導遊又從無線電中聽到什麼消息,開到這個塞車點,看到懶洋洋的母獅


其實是這個家族(印象中是一頭公獅與五、六頭母獅)剛拿下一頭水牛,現在是雄獅在大啖獵物,看起來是沒有多久前發生的。


接著導遊繼續獵遊,在矮樹看到一公一母的獅子在打盹。導遊關掉車引擎,跟熊爸熊媽說,Watch!  They are mating.  熊爸有點摸不著頭腦,明明不是在睡覺嗎?



不一會兒,公獅站起來,聞聞母獅的屁屁。



呃,真的開始交配起來,大概衝刺了30秒鐘就結束了。大約過了10到15分鐘,又重複一遍。這就是獅子交配的方法,後來在NG或探索頻道上看到的也是如此,所以在非洲有個好導遊是很重要的


中午時分,在最大的淡水湖旁吃飯。這地方有廁所,可下車,見到湖內有河馬。

接下來繼續下午的獵遊


照片中吉普車聚集的地方又是一個野餐地。注意後面的山頂(火山口頂部)有房子

放大照



原來就是自家住宿的旅館 Ngorongoro Wildlife Lodge



一隻孤獨的鬣狗



藪貓(Serval),以囓齒類為主食,首見。


又回到了早上獅群獵食處,這張沒拍好,前車的備胎旁邊其實是獅子腳。



公獅吃飽了,才輪到母獅。



早上那一對,還在繼續。



這隻是側紋胡狼(Side-striped Jackal),在東非看到的次數遠少於黑背胡狼。

這天的行程結束,除了獵豹、花豹與長頸鹿外,其他東非的大型動物在這裡都可看到,鳥種也不少,非常特別的生態環境。



第7天  今天的行程是Tarangire國家公園(下圖紅圈處)

左上角的藍色小湖就是Ngorongoro保護區的Lake Magadi,中間的大藍色是Lake Manyara。Lake Manyara的五點鐘方向有個較小的湖叫Lake Burunge,是個鹹水湖,目前幾乎乾涸。今晚將住在湖西側的旅店Burunge Tented Lodge。湖的東邊就是Tarangire國家公園。




這段路等於是走回程路,所以又經過了Lake Manyara國家公園的大門口,黃嘴鹮鸛滿天飛,門後的樹上都是。



不一會就到了Tarangire國家公園大門口,一棵猢猻木(猴麵包樹)迎賓,非常醒目,似乎也暗示了這個國家公園的特色。


第一個特色就是這個國家公園有數量很多且密集的猢猻木


猢猻木下的牛羚群,這裡的數量僅次於馬賽馬拉─賽倫蓋提,這是第二個特色


乾河床上的象群


第三個特色是大象數量也很龐大,有資料說在2500頭上下,熊爸熊媽的經驗是確實極易看到,而且都是一大群。

第二個與第三個特色是有原因的,從Tarangire國家公園開始,一直向北到坦、肯兩國邊境,是另一個動物遷徙循環路線,只是範圍與動物數量都比較小。八到十月動物集中在園內,此後隨雨水降臨而逐漸向外移動,一到五月主要在園外,最遠可至肯亞邊境。

因此熊爸熊媽在賽倫蓋提沒看到多少的大象與牛羚,大概在這裡一天把牠們看夠。

這是柯氏犬羚(Kirk's dik-dik),一種體型很小(身長52-67cm)又很害羞的小型羚羊。在馬賽馬拉沒拍好,這裡算是很大方給拍。



中午在休息區吃餐盒,隨意拍一隻要檢殘餚的椋鳥,沒想到又是一隻特有種(以後再介紹)。網路資料顯示這個國家公園約有500種鳥類,熊爸熊媽的經驗顯示,至少要待兩天以上,才能好好賞鳥。




Tarangire River,位於公園北部,是獵遊的中心,動物也集中在這一區


河邊有樹林,是各類大小動物聚集的區域,茶色鵰(Tawny Eagle)站在枝幹上,應該有不錯的收穫。




三三兩兩的大象。大象是隨地大小便的,才不會管你水源污染的問題,相片中間那兩坨便是。



這不是渡河,而是來喝水。



非洲海鵰(African Fish Eagle),以魚類為主食。



離開園區時從車尾所拍的最後一張公園景象。


接下來離開園區去今晚下榻的旅店 Burunge Tented Lodge 



遠處是Lake Burunge,可是看不到水,應該都枯竭了。



這是一個平價旅館,可是住宿真的頗有情調,房間是帳棚,但住起來非常舒適,缺點是太陽能板電力有限,要充電要到大廳酒吧。房間的照片檔都已毀損,沒法介紹了。


自助餐的菜色就有限了,不過管飽。


熊媽手上拿的是猢猻木的果實。


第8天

今天就沒有行程了,照張旅館正面照,地上是細沙



導遊David幫另一團組裝自行車

接著車開回Arusha,在一家旅店用午餐休息



熊媽點了一個賽倫蓋提牌的啤酒,這牌子比較苦,還有一種吉力馬扎羅牌的味道較淡。


吉力馬扎羅國際機場前拍下導遊David的身影,是一位認真負責的導遊。

坦尚尼亞行程愉快地結束!

2019肯亞賞鳥行(廿二):666-東非長尾伯勞 667-領燕鴴 668-鞍嘴鸛 669-非洲鷚 670-長趾麥雞

666-東非長尾伯勞  Long-tailed Fiscal  2019年肯亞Amboseli國家公園  原圖切裁放大 東非的伯勞種類不少,這種也是常見的伯勞,分布於索馬利亞南部至坦尚尼亞北部,生活環境主要是草原、開闊林地與農地。 伯勞一般稱為小猛禽,這種東非長尾伯勞吃昆蟲、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