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漸增,就有懷舊之心,今年掃墓節,決定到埔心散個步。
熊爸外婆家以前住埔心,外公外婆在1977年左右搬遷到台北縣中和,那時熊爸大約小學四年級,換言之,熊爸已經四十六年沒有再到過埔心。
台北沒有直達的客運車到埔心,只能坐通勤電車。以前反而常坐公路局,可能因為班次多,也不慢,又不用搶位子,坐也舒服。起站在塔城街,是往新竹的直達車,上中興橋走台1線省道,很快,印象中停站很少,經新莊、丹鳳、迴龍、龜山、桃園、內壢、中壢、宋屋就到了埔心,其中必停的是新莊、桃園與中壢,其餘是招呼站。
這個站名牌四十七年前是木頭做的,豎長方形,頂上還嵌日光燈管。當時縱貫線許多小站還用木頭站名牌。
以前一直以為埔心屬桃園平鎮,後來看了google地圖才發現是屬於楊梅。
印象中還坐過蒸汽火車頭拉的普通車到埔心,那時大年初二回娘家,台北車站上車的人非常多,還要在月台上先丟行李過窗戶到車上搶位子,車門小,人擠人。
這次散步全用手機拍照,以後大概除了拍鳥或大旅行外,真的不需要帶相機了,這之後熊爸手機又升級了。
自從高鐵通車後,台鐵縱貫線幾乎就沒有坐過,很驚訝發現埔心的月台從一個變成兩個。以前只有現在的第二月台,用天橋通到站房,月台上沒有雨遮,只有一個小的候車間。在1970年代,從台北到楊梅,只有埔心與內壢是一個月台,都是日據時代木造站房,只停普通車,真是難兄難弟,內壢甚至連天橋都沒有,要跨鐵軌。
原來的日據時代木造站房不知何時拆掉的,與現在台鐵多數改建的車站一樣,主站體高架化,售票口與剪票口都在天橋上。比較不滿意的是,台鐵的車站取色與外觀越來越像日本JR,連月台上的站名牌(第一張照片)都有山寨之嫌,不能有自己的特色嗎?
忘記拍後站了,以前也沒有,因為沒必要,因為後站那一側一直都是工廠,少有住家。
埔心火車站對面的中興路,很是熱鬧,不太有印象四十七年前有這條街。當時埔心最繁華的街是哪一條?記得那條街上有家大明戲院,是南平路還是福德街?埔心雖小,卻有兩家戲院,放的是國片。
接下來沿省道朝楊梅方向走去,跟大部分臺灣的鄉鎮一樣,騎樓不好走,有時要走到馬路上,有點危險。
這棟看起來很豪宅的樣子,拍下它的原因是因為這裡以前是埔心很重要的地標─義新紡織,印象中有個大煙囪,小時候也不曉得是個紡織廠。
要感謝埔心眷村故事館的設立者,讓四維新村的故事還能傳承下去。
四維新村 | 埔心眷村故事館 (puxinvillage.org.tw)(網站連結)
網站對四維新村的介紹完全符合熊爸外婆家的歷史。熊爸外公隸屬第五軍,參加過徐蚌會戰(淮海戰役),1949年來台後在新竹北埔整補,後來調至金門,金門防衛司令部在埔心購地,於1954年建成四維新村,眷屬們方有落腳之處。所以熊婆婆幼時還住過北埔慈天宮唸過北埔國小,可想見當時原先莊嚴神聖的廟宇,竟成軍方大院的喧囂雜踏亂烘烘的無奈情況。後來熊婆婆因為還有長輩住在北埔一直到兩岸開放探親,所以熊爸小時去過北埔很多次,此是後話。
走完四維路,看著手機上的google地圖,走到了四維國小。
大門深鎖,在門口照張相留念。這是熊爸小舅的母校,來過一次。
轉回中興路,走到了瑞埔國小,這是熊爸第一次來。
中壢車站月台等車回台北,中壢站月台從兩個變成三個。現在也在改建,站外交通不太行。
旅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