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9日 星期六

268-鳳頭犀鳥 269-中國黑鶇 270-黃嘴牛椋鳥 271-紅嘴牛椋鳥 272-冠鸊鵜

268-鳳頭犀鳥  Bushy-crested Hornbill  2013年沙巴Sepilok雨林探索中心


驚怪指數★★★
這對鳳頭犀鳥左邊為雌(嘴有黃色),右為雄鳥(嘴全黑),眼睛外圍與下顎為灰藍色,腹部黑灰,羽色全黑,這種搭配像是搞笑版油彩戰士的裝扮,蠻可愛的。

鳳頭犀鳥分布於馬來半島、蘇門答臘與婆羅洲。


269-中國黑鶇  Chinese Blackbird  2019年江西貴溪市天師府


原為黑鶇亞種,近年來獨立出來,成為中國特有種,以華南華中為主要棲息地,部分鳥有遷徙現象。台灣本島屬稀有冬候鳥,但在金門是普遍留鳥,常見到在草地上覓食。這張攝於江西龍虎山下的天師府,府內林木參天,光線不佳,但這隻夠近,ISO到4000仍可接受,RX10M4確實可用。




270-黃嘴牛椋鳥  Yellow-billed Oxpecker  2012年坦尚尼亞賽倫蓋提國家公園  數位變焦


牛椋鳥早期被歸類於椋鳥科下的一屬或亞科,現在學界將其單獨成科,其下只有兩種牛椋鳥,均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特有。黃嘴牛椋鳥西非分布較廣,但東非五國也算普遍。
在非洲自然生態影片中,最常看到就是牛椋鳥站在大型哺乳類動物上的影像(這張是站在非洲水牛上)。熊爸熊媽也從這些影片得到新的知識─牛椋鳥不僅會吃這些大型動物皮膚上的寄生蟲,也喜歡吃傷口的血,會讓傷口變得更大,所以未必是互利共生的模式。



271-紅嘴牛椋鳥  Red-billed Oxpecker  2012年坦尚尼亞賽倫蓋提國家公園  

驚艷指數★★★ (有如卡通動物的可愛造型)
這種牛椋鳥在東非更普遍,但西非就沒有(分布從衣索匹亞到南非共和國東北部),其顏色搭配很有卡通的感覺,黃色眼眶非常特別。
這張照片中的牛椋鳥站在什麼動物身上?是長頸鹿。


這張2019年攝於肯亞的The Ark旅館,注意最下面的那隻紅嘴牛椋鳥的位置,不知是傷口還是鳥啄的,牛血流不止


272-冠鸊鵜  Great Crested Grebe 2014年金門


冠鸊鵜夏季棲息在歐亞大陸偏北區域,冬天往南遷徙,可至非洲與澳洲。
在台灣本島稀少,在金門在海邊容易看到,這張攝於料羅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694-藍歌鴝 695-栗小鷺 696-灰胸秧雞 697-白腹琉璃 698-紫綬帶

東非的鳥介紹完了,清理一些更早在本島拍的鳥。 694-藍歌鴝雌鳥  Siberian Blue Robin  2015年野柳  原圖切裁放大 藍歌鴝在台灣是稀有過境鳥,繁殖於東北亞,度冬於東南亞,最南可至印尼的大巽他諸島。 藍歌鴝顧名思義羽色應該是藍的,但很可惜看到的是母鳥,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