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山國家公園(Taman Negara)是馬來西亞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有4343平方公里,這裡有著世界最古老之一的熱帶雨林。
從武吉丁宜北上到大漢山的入口車行大概要花三個鐘頭,含中間在文冬(Bentong)吃中飯,從街頭多是中文招牌來看,文冬的華人比例貌似很高,本想好好吃一頓,可是這時熊爸感冒已經發作,加上中午天氣炎熱,沒有力氣吃好料,在KFC以雞肉捲解決。
大漢山國家公園大門口。這個地方十分偏僻,公園外沒有什麼大型聚落,所以本日賞鳥結束後還要開車約四十分鐘到北邊的話望生縣(Gua Musang)才有旅店與吃飯的地方,但也都是很基本的水準。
辦完手續就進園,有一個柵欄擋住,所以一行四人(在園區外鳥導又找了一位就住在這裡的公園專門導遊一起入內,看來這位公園導遊對園內鳥況更為熟悉)就徒步進去。這裡不准遊客自行開車入內,有看到大型車輛載著十幾位遊客,應該是事先申請而且是公園自己的車。比較泰國的國家公園,顯然這裡的管理更為嚴格。
園內就是這樣的石子路,跟泰國崗卡章極像。用谷歌地圖查了下,這條石子路大概有十到二十幾公里,接著就是人走的原始小徑,一直通到南邊的出入口,那邊有可供遊船的溪流以及度假村,也有台灣鳥人曾在那邊觀鳥過,如果時間長一點,多花個一天時間在南邊找鳥,應該也不錯。
有看到一座眺望塔,可以看到樹冠層,不過鳥導並沒有帶我們上去。
在這種小徑上找鳥拍鳥也是蠻辛苦的,因為鳥通常在中高層,除了角度偏高外,通常光線不佳與枝葉阻擋是最常見的干擾。
像這隻橫斑翡翠(No. 598,原圖切裁放大),角度可接受,但就是偏暗。
不過或許是離入口太近,又或是鳥不太喜歡停留在林道兩側的樹上易受打擾,沒有看到什麼鳥。
709-灰腹鵯 Grey-bellied Bulbul 2023年馬來西亞大漢山國家公園 IUCN近危物種
灰腹鵯分布於馬來半島、蘇門答臘與婆羅洲的熱帶與亞熱帶低地森林,被IUCN認定為近危物種。在整理這次西馬賞鳥時發現,至目前有不少新鳥種都是分布於這三個區域,不知是否以前這三個地方是連在一起的。而因為人類的活動與開發,都產生了棲息地喪失的危機。
灰腹鵯的頭、頸至腹部為灰色,背則為多數鵯科常見的橄欖綠色。這隻灰腹鵯應該是停在離路邊不遠的樹上被熊爸拍到,不過僅照到正面灰腹,牠也不轉身則橄欖綠的背羽就看不見,整個旅行也就看到這一隻。
在國家公園路旁 如果有看到這樣的石頭堆疊,八九不離十這是一個擺拍點,這在台灣的公園裡也是有的。
這張不清楚的照片中,石頭右後方樹林處有一段橫躺的木頭,不出所料,公園的鳥導就在這裡開始準備等鳥兒上門。這塊木頭,或在許多場合是用樹枝,拍鳥界一般俗稱為「神枝」。
不一會兒白腰鵲鴝(No. 602)就出現了,真是東南亞樹林中最常見與最活躍的鳥兒。
710-馬來黑冠幽鶥 Malayan Black-capped Babbler 2023年馬來西亞大漢山國家公園
黑冠幽鶥本來只有一種,上網才發現2021年已拆為三種:馬來、爪哇與婆羅洲黑冠幽鶥。這裡的是馬來黑冠幽鶥,分布於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森林底層活動鳥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