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6日 星期三

2016美加賞鳥行(九):George C. Reifel候鳥保護區 493-灰斑鳩 494-紅翅黑鸝 495-沙丘鶴

George C. Reifel Migratory Bird Sanctuary(以下簡稱為Reifel候鳥保護區)的大名是從雲城靜坐部落格中得知的,

見  http://mypaper.pchome.com.tw/ctot/post/1342084808

當然這次來溫哥華賞鳥,這個保護區就是熊爸熊媽 Number One 非去不可的的鳥點。




來之前,做了些功課,知道這原先是私人土地(Reifel 家族),後來捐給一個公益社團,成立了保護區,並與中央動保部門合作,保護當地的自然生態(此保護區外還有國家的也是保護區性質的土地及部分海域)。熊爸當然知道八月底這裡的候鳥應該不多,雖然有當地留鳥,但其實心中盤算的是這裡有一對北美太平洋岸罕見的沙丘鶴(Sandhill Crane)定居,非看到不可!  

在溫哥華的第二天早上,熊爸的老同學到民宿跟熊爸熊媽會合,這位老同學全家很早就移民溫哥華,熊爸在美國唸書時就來叨擾過,所以這次來溫哥華一定要跟他見面。老同學也隨和,說既然要來賞鳥,自己也沒來過,就一起來看,熊媽第一次看到熊爸的同學,但熊媽的大學死黨跟老同學的弟弟也認識,可以牽拖一堆的事來聊。

Reifel保護區位於溫哥華西南邊的Delta市,這個地區應該算是農業區,有鄉村的fu,熊爸一夥人九點到。九點對鳥人來講賞陸鳥其實是偏晚,但這個保護區九點才開園,或許也有保護鳥類的動機在,不過對賞水鳥來說就還好。

進園後的步道上就有一些家麻雀在地上覓食,完全不怕人,原來這個保護區允許遊客餵食,餵的是小米一類的穀物,在售票口有販售。家麻雀的原生地是歐亞大陸,美洲的明顯是被歐洲人引進。家麻雀與台灣的麻雀是同屬不同種,這次有拍到特寫。注意左後方有一支背對鏡頭的較大黑鳥,後會介紹。



熊爸熊媽直奔水塘區尋找沙丘鶴。

這裡大部分都是大加拿大雁。熊爸看到一位手持望遠鏡又帶相機,應該是當地資深鳥友,向其詢問有無看到沙丘鶴。這位鳥友說,雖說定居在保護區,也會飛來飛去,未必一定看得到。這位鳥友很興奮看到同好,說自己是來看雪雁,有一隻剛抵達,但顯然也是出去覓食了,到處找也找不到。



大黃腳鷸應該是過境此處,看到零星幾隻。



這些願意給拍的大加拿大雁應該是這裡的住民,完全不怕生。



美洲木鴨也是,此外這裡還有為數不少的綠頭鴨。



熊媽倒是瞥見了一隻琵嘴鴨,這鳥前次看到是在宜蘭,是太平洋兩岸都可見到的候鳥。



其實這個保護區也不算小,範圍一直延伸到海裡都是。



熊爸一行人在保護區中晃了兩個鐘頭左右,越走越熱(當天應該是溫哥華入夏後的一天),始終沒看到沙丘鶴,很失望地走回園區門口。


493-灰斑鳩  Eurasian Collared-Dove  2016年George C. Reifel Migratory Sanctuary, Delta, BC


剛進園區停好車後,準備去買門票,看見遠方枝頭上有一隻鴿子,就順手拍了下來,回家查鳥書,方知又是一個新種,雖然是很普遍的鳥。

灰斑鳩原生於歐亞大陸(但台灣沒有),被歐洲人引進到加勒比海的巴哈馬群島,逐漸從佛羅里達往北繁衍,至今廣布於美加。所以這件事又提醒熊爸,在國外即使是看起來尋常的鳥,還是要拍下來,不要太自以為是。


494-紅翅黑鸝  Red-winged Blackbird  2016年George C. Reifel Migratory Sanctuary, Delta, BC


這是分布在北美大陸的超普遍鳥種,但熊爸熊媽前一年在奧勒岡保護區的池塘中僅驚鴻一瞥,因為照得太不清楚了,所以一直未放到部落格中。沒想到這次在溫哥華,Reifel保護區的
紅翅黑鸝不僅不怕生,甚至願意站在遊客的手掌上吃飼料,自然特寫是少不了的。


在園區至少待了快兩個鐘頭,已近中午,片尋不著沙丘鶴,悻悻然走到門口,由於熊爸戴的是遮陽帽,眼睛的上方視野被蓋住,但突然看到地上有很大的鳥影往右後方快速移動,不太像是雁鴨,抬頭又不見蹤影,於是趕快回頭往池塘處走也沒看到,這時又碰到來看雪雁的鳥友,鳥友看到熊爸就問看到沙丘鶴沒,熊爸回說沒有但補充說剛才看到巨大的鳥影,鳥友說他沒看到沙丘鶴。

於是熊爸又再走回到門口售票處,沒想到兩隻大鳥就站在行政區的地上,實在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495-沙丘鶴  Sandhill Crane  2016年George C. Reifel Migratory Sanctuary, Delta, BC





北美只有兩種鶴,一種是瀕危的美洲鶴,一種是沙丘鶴,後者數量不少。雖說不少,但在太平洋沿岸算是少見的過境鳥。熊爸來時知道Reifel保護區有長住者,總算幸運的看到,是這次旅行的頭獎。

Reifel保護區的沙丘鶴有些故事要說一下(參考保護區網站的文字說明),溫哥華這一帶一直都有沙丘鶴來去,在很久以前有兩隻人工孵化的幼鳥被帶到園區,由於是人類豢養,不會飛離,但一直未生育。雖然這兩隻鳥老早就不在了,但在三十年的歲月裡,吸引了許多過往的同類在此處歇息。1992年,有一隻雄鳥飛到此處定居,並吸引了另一隻雌鳥為伴,之後他們有生仔子(2000年)。根據熊爸在來前所研讀的網路資料,好像小孩長大後就被趕走了(獨立!),2016年好像又有生(較早熊姑婆有來,那時有),但可能夭折,因為熊爸熊媽此時看到的並沒有幼鳥在園區。網站說在2017年雄鳥過世(至少有27歲),雌鳥又有了一個小鮮肉伴侶,兩鳥有又了雛鳥,但不幸夭折。所以熊爸這時拍的,有一隻已經不在世上了。至於如何分雄雌,一般說法是看體型,雄鳥較大,不過這兩隻看不太出來。

2023更新:雌鳥與小鮮肉繼續在保護區,2018又生了兩隻雛鳥,其中一隻順利長大,後來被父母趕走。這兩位居民是目前保護區唯有的留鳥,仍然有許多沙丘鶴會過境或度冬,但繁殖期必會被趕跑。

拍了不少照片,熊爸熊媽與同學再去附近另一個鳥點試試運氣。


2023年8月11日 星期五

2016美加賞鳥行(八):再渡海至溫哥華與489-比氏葦鷦鷯 490-鏡冠秋沙 491-北美黑啄木 492-三趾濱鷸

在維多利亞港只待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離開往北,目的地是Nanaimo,是溫哥華島第二大城,在那兒要再搭一次渡輪過海到溫哥華。

這段路的感想是,跟二十多年前相比,這一段的加拿大國道1號路有拓寬,因為車變多了(而且看到早上進城方向會塞車),中間的小城Duncun變得繁榮,近Nanaimo也看到有新社區出現,從前純樸景色似已不復存在。

熊爸知道到了溫哥華後,主要是在探親訪友,沒什麼機會賞鳥,所以盡量規劃路線附近的小型鳥點順道賞鳥,不會耽擱太多的時間。

Hemer Provincial Park是卑詩省的省立公園,在
Nanaimo南側機場不遠處,離1號公路約5分鐘的車程,是冬季北方水鳥在溫哥華島的度冬與過境處之一,熊爸知道可能沒有什麼水鳥,就當欣賞自然風景。溫哥華島上有為數甚多的大小湖泊,熊爸熊媽僅能選擇其一。

這個公園的重點就是這個湖,沿湖的一側有步道,但藏在高聳的針葉林中,只有一處觀景平台在湖邊,也可能是不打擾鳥群的目的。照片中央湖對岸有一群水鳥。




在觀景平台上,看到對岸的水鳥是大加拿大雁,一群群起飛降落,有似機場。



489-比氏葦鷦鷯  Bewick's Wren  2016年Nanaimo, BC  原圖切裁放大


在公園門口的矮樹林間,拍到了這隻小巧的比氏葦鷦鷯。比氏葦鷦鷯是美西常見鳥種,一般樹林常見,溫哥華島是其西北分布的極限。太平洋岸有好幾種鷦鷯,比氏葦鷦鷯的白眉讓對北美鳥種陌生的熊爸很快分辨出來。


490-鏡冠秋沙  Hooded Merganser  2016年Hemer Provincial Park, Nanaimo, BC  



在諸多大加拿大雁之中,有隻長相完全不同的雁鴨離觀景台比較近,體型小得多,不時會潛下水中頗久(覓食),看到熊爸在拍牠,就會調整游動路徑或潛下去,加上光源不對,拍到幾張都無法掌握特徵。回到家中花了甚多時間比對網路相片才得出的結論,這隻是鏡冠秋沙的雌鳥或亞成鳥。

鏡冠秋沙是北美東部分布普遍的水鳥,西部不普遍,與多數雁鴨同,雄鳥非常漂亮(請自行google),這次看到的是形單影隻,不曉得的是過境還是留鳥,照理說秋沙應是群聚性。hooded的意思應是指頭部像戴上連衣頭帽,如小紅帽(Little Red Riding Hood)。


離開Hemer省立公園後,不一會兒就到了Nanaimo碼頭,正好一班渡輪上滿了車準備要開,下班要再等一個鐘頭,夏天班次較多。



船票頗貴,兩人帶車要88加元


這天的空氣也不算好,霧濛濛的,最遠方的山有些積雪。



很快就到了西溫哥華的Horseshoe Bay上岸,接著熊爸從1號公路轉99號公路向南,穿越市中心,再往西到UBC(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因為熊姑婆住在UBC,熊爸訂了附近的民宿。

雖然二十餘年前來過溫哥華,但這是熊爸第一次開市區道路,才注意到市中心區沒有高速公路或快速道路,而且給來溫哥華的旅客一個忠告:溫哥華永遠都是車多,塞車,尤其是重要交通樞紐與交流道。從上獅子門橋(從西溫哥華過海灣進城的一座大橋,南端即是Stanley Park)開始,塞車,市區是一個紅綠燈一個紅綠燈慢慢過,連忠孝東路都比這裡好開,以致這個下午讓熊爸血壓急速上升,罵聲四起(後面兩天也發現高速公路很多路段也是塞車的)。坦白講,溫哥華可以養老,因為退休者時間多,但對上班族而言,交通是很不友善的。捷運線路少,功能有限(特別是美加這種居住型態與地理面積),又無法增建新的高速公路或快速道路,而人口卻不斷湧入這個城市,公車的效率也無法和台灣比。熊爸後來跟同學與親人談到溫哥華的交通問題,這些當地人只能嘆息無解。

簡單講,二十多年來,溫哥華的道路建設與規劃,完全沒有進步。舉例來說,明知幹道左轉車多,卻不規劃左轉車道或左轉號誌,這點美國人倒是比較積極處理。


491-北美黑啄木  Pileated Woodpecker  2016年加拿大溫哥華  



熊爸熊媽住的民宿是靠近UBC的住宅區的一戶尋常民房,熊爸注意到溫哥華住宅區雖是獨戶,但間隔很近,而且不像美國有車庫,車都停在路旁。這天早上起床在後院看到牆外木製電線桿上停著一隻大型啄木鳥,馬上衝回房間拿起相機,還好這隻啄木鳥並未飛離,拍了幾張。

北美黑啄木是美加的代表性啄木鳥也是體型最大的(42公分),主要分布於加拿大、美國東部(尤以美國東南最多)與西北部。鳥書說此鳥喜歡棲息在濃密的森林中,公園也會有,但是林木茂盛的那種。所以能在市區電線桿上看到,確實是一個驚喜。現在回想起來,民宿的區域是那種很安靜的住宅區,住家都種有樹而且是看起來就有點年紀的大樹,北美黑啄木可能也適應了這種環境。



492-三趾濱鷸  Sanderling  2015年春桃園大園  


三趾濱鷸是全世界飛行距離最遠的鳥種之一,春夏在北極圈外的苔原繁殖,秋冬往南,美洲線的可至阿根廷智利,歐洲線到非洲南部,南亞線到印度,亞洲線的到中南半島、印尼、澳洲。熊爸熊媽不確定有在美加看到,不太會辨識,但在桃園海邊確定看過幾次,特色是在沙灘覓食。由於三趾濱鷸是過境鳥,停留時間很短,要看要碰機會,北台灣的鳥點是桃園大園。但大園海邊假日人多加上有流浪狗,其實不是很理想的賞鳥環境,這張攝於非假日,沙灘無人,潮汐光線也對,就是風大了些,連鳥都受不住,趕快按下快門拍幾張,已經讓熊爸很滿意了。


2023年8月8日 星期二

彳亍埔心

年紀漸增,就有懷舊之心,今年掃墓節,決定到埔心散個步。

熊爸外婆家以前住埔心,外公外婆在1977年左右搬遷到台北縣中和,那時熊爸大約小學四年級,換言之,熊爸已經四十六年沒有再到過埔心。

台北沒有直達的客運車到埔心,只能坐通勤電車。以前反而常坐公路局,可能因為班次多,也不慢,又不用搶位子,坐也舒服。起站在塔城街,是往新竹的直達車,上中興橋走台1線省道,很快,印象中停站很少,經新莊、丹鳳、迴龍、龜山、桃園、內壢、中壢、宋屋就到了埔心其中必停的是新莊、桃園與中壢,其餘是招呼站。

這個站名牌四十七年前是木頭做的,豎長方形,頂上還嵌日光燈管。當時縱貫線許多小站還用木頭站名牌。



以前一直以為埔心屬桃園平鎮,後來看了google地圖才發現是屬於楊梅。

印象中還坐過蒸汽火車頭拉的普通車到埔心,那時大年初二回娘家,台北車站上車的人非常多,還要在月台上先丟行李過窗戶到車上搶位子,車門小,人擠人。

這次散步全用手機拍照,以後大概除了拍鳥或大旅行外,真的不需要帶相機了,這之後熊爸手機又升級了。

自從高鐵通車後,台鐵縱貫線幾乎就沒有坐過,很驚訝發現埔心的月台從一個變成兩個。以前只有現在的第二月台,用天橋通到站房,月台上沒有雨遮,只有一個小的候車間。在1970年代,從台北到楊梅,只有埔心與內壢是一個月台,都是日據時代木造站房,只停普通車,真是難兄難弟,內壢甚至連天橋都沒有,要跨鐵軌。


原來的日據時代木造站房不知何時拆掉的,與現在台鐵多數改建的車站一樣,主站體高架化,售票口與剪票口都在天橋上。比較不滿意的是,台鐵的車站取色與外觀越來越像日本JR,連月台上的站名牌(第一張照片)都有山寨之嫌,不能有自己的特色嗎?

忘記拍後站了,以前也沒有,因為沒必要,因為後站那一側一直都是工廠,少有住家。


埔心火車站對面的中興路,很是熱鬧,不太有印象四十七年前有這條街。當時埔心最繁華的街是哪一條?記得那條街上有家大明戲院,是南平路還是福德街?埔心雖小,卻有兩家戲院,放的是國片。


接下來沿省道朝楊梅方向走去,跟大部分臺灣的鄉鎮一樣,騎樓不好走,有時要走到馬路上,有點危險。


這棟看起來很豪宅的樣子,拍下它的原因是因為這裡以前是埔心很重要的地標─義新紡織,印象中有個大煙囪,小時候也不曉得是個紡織廠。



豪宅右側的這條街地圖上標明叫永美路387巷,以前是條更小的巷子,右側還有條大水溝,是熊爸回外婆家時的玩耍地,有一棵榕樹,熊爸會跟這邊的小孩子爬樹跳水溝,這是在天龍國當乖小孩沒辦法幹的事。



接著來到此行的重點,四維路,這裡以前叫做四維新村,也就是熊爸的外婆家。以前路口有公路局普通車站牌。因為熊爸那時還很小,覺得從埔心火車站(公路局直達車站牌也設在那兒)走到四維新村很遠,會央求熊婆婆坐普通車,可以直接到四維新村下車。印象中台北新竹的普通車是在台北北站發車,走台北橋。



要感謝埔心眷村故事館的設立者,讓四維新村的故事還能傳承下去。

四維新村 | 埔心眷村故事館 (puxinvillage.org.tw)(網站連結)

網站對四維新村的介紹完全符合熊爸外婆家的歷史。熊爸外公隸屬第五軍,參加過徐蚌會戰(淮海戰役),1949年來台後在新竹北埔整補,後來調至金門,金門防衛司令部在埔心購地,於1954年建成四維新村,眷屬們方有落腳之處。所以熊婆婆幼時還住過北埔慈天宮唸過北埔國小,可想見當時原先莊嚴神聖的廟宇,竟成軍方大院的喧囂雜踏亂烘烘的無奈情況。後來熊婆婆因為還有長輩住在北埔一直到兩岸開放探親,所以熊爸小時去過北埔很多次,此是後話。


四維路就是以前新村時帶的大馬路,左右兩側是眷舍,已經找不到外婆家原址,小時因為熊爸小舅只大熊爸一歲半,帶著熊爸與眷村小孩在馬路上放風箏打棒球。



走完四維路,看著手機上的google地圖,走到了四維國小。

大門深鎖,在門口照張相留念。這是熊爸小舅的母校,來過一次。



斜對面是五守新村國宅,這是原眷村改建,之前完全不知道這個地方,這個改建誌頗有歷史意義,拍照紀念。至於四維新村拆除後,熊爸外婆家分到內壢的精忠國宅,至於其中的來龍去脈,熊爸就完全不知曉了。



轉回中興路,走到了瑞埔國小,這是熊爸第一次來。


瑞埔國小是埔心歷史最久的小學,四維新村建成後(四維國小還沒影兒),熊婆婆從北埔轉到這裡就讀,一直到熊婆婆過世,同學們都還保持聯繫。

埔心散步完畢,坐新竹客運到中壢。以前回外婆家,回台北時可能因時間固定通常搭火車,所以中壢不常去。後來高速公路通到中壢段,會坐客運到中壢,再坐中壢到台北走高速公路的公路局直達車,領略高速公路的快速(其實這樣坐並沒有比較快)。

在中壢吃個粄條。



味道嘛,其實也就是吃個情懷。



這家也是名店。


也是買個情懷,熊婆婆同學聚會後,經常會帶回些自製菜包等客家小食,不過熊爸對糍粑最有興趣,熊媽也頗喜歡。




中壢車站月台等車回台北,中壢站月台從兩個變成三個。現在也在改建,站外交通不太行。

旅畢。


2023年8月6日 星期日

2016美加賞鳥行(七):維多利亞與487-角嘴海雀 488-斑唧鵐

Cape Flattery之行可說是本次旅行成果最豐碩的一天,休息一晚,今天要搭渡輪去海對岸的維多利亞。



這個渡輪熊爸二十多年前搭過,因為是夏天旺季,所以早在兩個多月前就在台灣上網預定,主要是因為車位有限。



七點多就到,排在很前面,有看到兩隻白腹魚狗在閘門上嬉鬧,海鷗當然也少不了,水上加拿大雁數隻悠哉。

開車先訂位是很重要的,因為這艘船比BC Ferry溫哥華到Nanaimo的渡輪容量小得多,後者熊爸隔天要搭乘,班次也多,就沒有訂位。

從船尾望Port Angeles


這次坐船的另一個想法是希望能在船上看鳥,現實上是,雁鴨都離船遠遠的,鷗科鳥類會飛越,雖然距離尚可,但很難追焦。唯一可確定的新種,是角嘴海雀。


487-角嘴海雀記錄照  Rhinoceros Auklet  2016年Port Angeles外海

距離超遠




放大後從嘴部可辨識出是角嘴海雀,因為上嘴近嘴角處有一根向上的灰白色小角,即使這張放大照極為模糊,小角還是可以看得出來。


角嘴海雀廣泛分佈於北太平洋兩側。西側可南至遼寧省,東側大至可達加州與墨西哥北界。當然熊爸熊媽這次是開圖鑑先。


船行一個鐘頭左右就到了維多利亞港,看來二十多年沒太大變化(事實也是,除了人多車多外)。



2016年加拿大開始對搭機入境者採用電子入境簽證(ETA),但對從港口入境者卻啥都沒說,而台灣的加拿大辦事處簽證組也撤裁,一直找不到確實的答案,住溫哥華的熊姑婆告訴熊爸說沒問題。熊爸從船上將車開出到入境檢查哨,心中還是有點忐忑。還好檢查人員看了熊爸熊媽護照、美國入境章,加上熊爸誠懇而流利的解釋,馬上放行!(這點加拿大比美國好多了)

出關大約10點,首先向北開到布查花園(The Butchart Gardens),這也是所有來維多利亞的觀光客必到的景點。


到的時間已經人不少,後來車位都停滿滿,聽遊客口音,以亞洲人居多。

熊媽隨意拍些風景照




熊爸上回來時是冬天,相較之下,夏天花多多了,很亮眼。



當然熊爸還是嘗試看看花園中有沒有鳥,不過已近中午,而且當天大概是維多利亞入夏以來最熱的一天(後來在溫哥華也是),人又多,鳥況低迷。不過看到一隻丹氏蜂鳥在採蜜,距離頗近。(原圖切裁放大)



美加這一地區常會在自家庭院,用餵食器喂蜂鳥,所以看到蜂鳥不算希罕。可是對熊爸熊媽來說,還是很驚喜的。後來還有看到幾次,但都飛得很高,看都看不清楚,更甭說拍了。

在花園中吃午飯,餐廳採自助式,價格也算實惠。飯後就開始city tour。




維多利亞港的東側有景觀公路,沿路有帶狀公園,看到很多人溜狗及騎單車,礁岩上不少海鷗。


大加拿大雁群



當然維多利亞港的地標是必拍的。


卑詩省議會大廈  BC省會在維多利亞,不是溫哥華


帝后大飯店(Empress Hotel),現屬於Fairmont集團  這些帶英國傳統風的下午茶似乎都有名氣,不過這家網路說貴又普通,所以就略過。但熊爸在裡面晃了一下,覺得人多吵雜。熊爸會推薦Waterton Lakes國家公園(與美國冰河國家公園相連)中的威爾斯親王大飯店(遊客少,景色絕佳)。



維多利亞有加拿大最老的華埠。



不過範圍真的很小,也有點沒落。反正BC到處是華人,唐人街的意義不大。


所住酒店臨港,晚上下面的酒吧頗喧嘩,不過酒店後面隔條馬路就是安靜的住宅區,傍晚時分鳥類又有一波活動。前面的是旅鶇,後面的是北撲翅鴷,似乎在這裡為數不少。




488-斑唧鵐  Spotted Towhee  2016年 The Butchart Gardens, Brentwood Bay, BC  原圖經切裁與調整



斑唧鵐是美西普鳥,加拿大的分布局限於西南與美國交界區域。在溫哥華島應屬普遍留鳥,但這次旅行也就在布查花園看到這一次。中午光線太強,在樹蔭中其實只看到一隻體型較大的鳥,羽色無法分辨,回家放大調整對比後才知這是斑唧鵐。

2019肯亞賞鳥行(廿二):666-東非長尾伯勞 667-領燕鴴 668-鞍嘴鸛 669-非洲鷚 670-長趾麥雞

666-東非長尾伯勞  Long-tailed Fiscal  2019年肯亞Amboseli國家公園  原圖切裁放大 東非的伯勞種類不少,這種也是常見的伯勞,分布於索馬利亞南部至坦尚尼亞北部,生活環境主要是草原、開闊林地與農地。 伯勞一般稱為小猛禽,這種東非長尾伯勞吃昆蟲、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