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9日 星期一

26-領角鴞 27-褐頭鷦鶯 28-鴛鴦 29-磯鷸

 

26-領角鴞 Collared Scops-Owl 2013年植物園

照到這隻貓頭鷹要感謝一位大砲鳥友,他在拍時一堆人圍著他看,熊爸熊媽好奇跟過去湊熱鬧才知道是在拍鳥不是外拍正妹(植物園不少),於是拍下了第一隻本土貓頭鷹。像這位砲友必是扛著相機腳架在植物園中到處尋覓,也夠辛苦的。但請鳥友們盡量不要夜拍貓頭鷹,尤其是育雛期。

27-褐頭鷦鶯 Plain Prinia 2014年北投 台灣特有亞種

常見的田間鳥兒,廣布於南亞與東南亞。

28-鴛鴦(雄鳥) Mandarin Duck 2015年桃園八德

驚豔指數★★★☆ (中國文化上的代表鳥種)
第一次看到鴛鴦是在福山動物園,距離有點遠,是野生的。第二次看到是在貴子坑某農家的池塘中與鴨群混雜,不確定是野生或畜養的。第三次是在八德的埤塘公園,跟一隻遠房親戚美洲木鴨(雄鳥)形影不離,也不確定是野生還是有人放養的。不過鴛鴦雄鳥羽色鮮豔,總是讓人賞心悅目。
2018年秋天,紐約中央公園的池塘中發現了一隻鴛鴦雄鳥,引發紐約市民的一陣騷動,鳥人、遊客、媒體都來看這一隻不屬於美洲的鳥。到了2019年春天,鴛鴦就不見了,無人知曉其下落。

29-磯鷸 Common Sandpiper 2013年磺溪

磯鷸是鷸科中最普遍的冬候鳥之一,冬春時磺溪邊每天都有一隻固定出現,偶而會有一對甚或更多。
分佈在歐亞大陸、非洲與澳洲。熊爸熊媽在泰國、沙巴、肯亞都打過照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西馬賞鳥行(六):717-馬來嘯鶇 718-紅頭咬鵑 719-棕胸雅鶥 720-棕眉姬鶲

福隆港民宿第二天的早餐 這個抓餅口感跟台灣的冷凍蔥抓餅口感完全一樣,只差沒有蔥,而馬來人是沾著咖哩醬來吃的。 這是第三天的早餐。至於兩頓晚飯沒有拍,現在也忘記吃的是什麼,可見很普通。 這是在福隆港第二天賞鳥的第一個鳥點,也是福隆港最知名的鳥點,位置在這個步道(Hemmant 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