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0日 星期日
2020年12月19日 星期六
41-大白鷺 42-小白鷺 43-牛背鷺 44-黑面琵鷺
2020年12月10日 星期四
40-黑頭鷺
40-黑頭鷺 Black-headed Heron 2012年坦尚尼亞賽倫蓋提國家公園
2020年11月22日 星期日
36-綠繡眼 37-黑鳶 38-黃尾鴝 39-蒼鷺
36-綠繡眼 Japanese White-Eye 2014年新竹金城湖
綠繡眼體型小,活潑好動又性羞怯,不容易拍好,據說小學教科書上有寫城市三俠是白頭翁、麻雀與綠繡眼,熊爸深不以為然,至少綠繡眼應替換成八哥或鴿子。在台北市區綠繡眼不能說少,但比起八哥或鴿子,相對還是少見。以磺溪一帶,綠繡眼算是普遍,早晨較常見,不過通常在樹木的較高處,不易清楚看到,通常是先聽到叫聲,有採食白千層花蜜的習慣。
37-黑鳶 Black Kite 2014年基隆港
黑鳶吃動物屍體,是極佳的環境清道夫,基隆港北海岸東北角都不難看到。前幾年有部記錄片「老鷹想飛」,曾在院線上映,受到普遍的讚賞,導以演花了23年記錄臺灣黑鳶的生態問題,很令人深思,尤其是談到在屏東的紅豆種植,施打了過量的農藥,造成當地生態的浩劫,連農民自己的健康都受到嚴重傷害,印象中看到那個片段熊爸在電影院裡都不寒而慄。其後有企業家的贊助,不施農藥的老鷹紅豆也因此而在零售市場上出現,希望大家都能逐漸理解接納有機作物與環境保護的理念。
電影中,極度都市化的香港、經濟開發程度落後的尼泊爾的黑鳶數量都比臺灣高得多,其實日本也是,反映臺灣農民過度使用農藥的嚴重性。
38-黃尾鴝 Daurian Redstart
第一圖為雄鳥,2013年攝於野柳;第二圖為雌鳥,2014年攝於烏來。常見的冬候鳥,通常以一隻或一對出現,不怕人,但會保持距離。城市公園中偶見,熊爸在磺溪沿線小公園較陰暗處見過幾次。
39-蒼鷺 Grey Heron 2013年大安森林公園
冬候鳥,少數為留鳥,水邊(水塘、溪流)常見。
2020年11月7日 星期六
2020年11月1日 星期日
31-岩鷺 32-遊隼 33-黑翅鳶 34-藍磯鶇
31-岩鷺 Eastern Reef Heron 2013年野柳
2020年10月24日 星期六
2020年10月19日 星期一
26-領角鴞 27-褐頭鷦鶯 28-鴛鴦 29-磯鷸
26-領角鴞 Collared Scops-Owl 2013年植物園
27-褐頭鷦鶯 Plain Prinia 2014年北投 台灣特有亞種
28-鴛鴦(雄鳥) Mandarin Duck 2015年桃園八德
29-磯鷸 Common Sandpiper 2013年磺溪
2020年10月10日 星期六
25-白鵜鶘
25-白鵜鶘 Great White Pelican 2011年肯亞Lake Nakuru國家公園
雖說Lake Nakuru的鳥況已經大不如前,可是讓我們第一次到非洲來的菜鳥來說還是讚嘆不已,尤其對白鵜鶘這種鳥的認知多是小時候的卡通,親眼看到真是對其碩大的體型感到驚異。
白鵜鶘分布在歐亞大陸與非洲。歐亞大陸主要分布於東南歐、西亞與南亞,有冬季遷移特性,非洲則有留鳥與候鳥。肯亞的湖泊中,白鵜鶘相當常見,熊爸熊媽所去過的地方,以Lake Nakuru看到的數量最為可觀。
2020年10月9日 星期五
21-斑文鳥 22-黑冠麻鷺 23-黑領椋鳥 24-翠鳥
21-斑文鳥 Nutmeg Mannikin 2013年磺溪
22-黑冠麻鷺 Malayan Night-Heron 2013年北投
23-黑領椋鳥 Black-collared Starling 2016年磺溪
近幾年來在磺溪似已有小規模族群繁衍,捷運線狀公園也會出現,照片中的兩隻應為亞成鳥。聲音高頻如金屬撕裂聲之難聽。
24-翠鳥 Common Kingfisher 2014年北投貴子坑
2020年10月2日 星期五
20-印度池鷺
20-印度池鷺 Indian Pond Heron 2012年斯里蘭卡獅子岩
出國賞鳥有一個好處是當地的普鳥可以很容易的加進賞鳥數目中,隨隨便便就有二、三十種進帳。我們這個斯里蘭卡團其實多是菜鳥,以欣賞風景為主,賞鳥為輔,並不追鳥,所以拍到的大多是當地普鳥,但通常每換一地,鳥種就不同,很少看到重複的鳥。
印度池鷺分布於整個南亞次大陸,並向東至東南亞與大陸西南,普鳥。
16-夜鷺 17-紅尾伯勞 18-紅冠水雞 19-喜鵲
16-夜鷺 Night Heron 2013年台北大安森林公園
台北水邊的普鳥,不過磺溪罕見,倒是福林橋下一帶的雙溪曾有非常大數量的聚集,會跟在釣客旁邊,不過近年整治後似乎數量變少很多。
遍布歐亞美非大陸,熊爸熊媽在非洲都看到。
15-東方冠斑犀鳥
15-東方冠斑犀鳥 Oriental Pied Hornbill 2016年新加坡植物園
應該是分布最廣的斑犀鳥,從孟加拉到東南亞,東界可至婆羅洲與峇里島。熊爸熊媽在泰國、沙巴、新加坡都有看到。第一次看到是在沙巴的亞庇市區,飛行時鼓動翅膀的聲音很大,在地上都聽得很清楚,常常看到是一對一齊行動。是長相可親的大鳥。
這張是攝於新加坡植物園,不曉得在新加坡這鳥是不是普鳥,因為待的時間短只看到這一次,是在植物園中相對少人去的一個區域中。
2020年9月30日 星期三
11-白鶺鴒 12-灰鶺鴒 13-東方黃鶺鴒 14-赤腹鶇
11A-白面白鶺鴒 White Wagtail 2013年台北磺溪
2020年9月29日 星期二
10-鴕鳥
10-鴕鳥(雄鳥) Common Ostrich 2011年肯亞馬賽馬拉 非洲特有科、種
2020年9月28日 星期一
8-白胸苦惡鳥 與 9-白腹鶇
8-白胸苦惡鳥 White-breasted Waterhen 2014年宜蘭
9-白腹鶇 Pale Thrush 2016年野柳
2020年9月27日 星期日
6-爪哇八哥 與 7-樹鵲
6-爪哇八哥 Javan Myna 2016年台北市磺溪
爪哇八哥(Javan Myna),為外來種,當初可能引進為籠鳥,結果氾濫成可以說是台北市市鳥(其他地區亦同),幾乎隨處可見,或許壓縮了其他本土鳥類生存的空間。也因為雜食性、聰明,是一種靠人類社會生存的鳥種。在士林北投一帶多到嚇人,是熊爸少數厭惡的鳥類(另一種是家八哥),不知道應否控制數量。
5-綠簑鷺
5-綠簑鷺 Striated Heron 2012年斯里蘭卡Maduganga River
2-大卷尾 3-台灣藍鵲 4-五色鳥
2-大卷尾 Black Drongo 2013年台北市磺溪
在磺溪還算常見,但近來數量少得多了。猜想主要原因是福國路打通後,那一帶的農地全部消失,影響了大卷尾的食物來源,另外八哥等外來種在磺溪非常強勢,或許也是原因之一。
3-台灣藍鵲 Formosan Blue Magpie 臺灣特有種 2013年陽明山國家公園
1-小水鴨
擔心PCHOME會關閉部落格功能,準備將內容簡單整理後放到這邊來。Google的Blogger應該不會關門吧?會將一些鳥合併在一篇,也可能會修改部分文字與更新圖片,畢竟也有許多年了。
1-小水鴨 Common Teal 2013年11月台北市華江雁鴨公園
西馬賞鳥行(二):705-棕頭鵑鳩 706-鱗胸鵯 707-白喉褐冠鵯 708-山孔雀雉
705-棕頭鵑鳩 Little Cuckoo Dove 2023年馬來西亞武吉丁宜 原圖切裁放大 棕頭鵑鳩分布相當廣泛,北起雲南,南至小巽他諸島,一般森林裡常見。 雖說常見,熊家在東南亞也只在武吉丁宜日本庭園的停車場附近同一地點前後兩天各看到一次,而且這兩次的 棕頭鵑鳩都很...
-
肯亞行第八天的下午,進入此行最後的旅遊行程。 中午登上小山丘休息吃中飯。 太陽很大,遊客們都擠在長亭子裡吃餐盒。 四面都是展望,放幾張風景照。 下午也是最後的遊園行程開始,首先就是在山丘下的這一塊濕地,照片遠處就是午餐的小山丘。 一開始就看到這頭傷痕累累的河馬,著實感到殘酷。能讓...
-
肯亞的安博賽利國家公園(Amboseli National Park)佔地392.06平方公里,以肯亞的標準來看,其核心旅遊面積並不算大,而且沒有馬賽馬拉與鄰國坦尚尼亞賽倫蓋提的動物大遷徙,動物數量也遠遠少於後者。不過熊爸熊媽在此待了一天半,覺得這是一個小而美的國家公園,而且在動...
-
109-埃及雁 Egyptian Goose 2019年肯亞 Amboseli國家公園 主分布於撒哈拉以南地區。在肯亞是普鳥,幾乎有水處就可看到。被白人帶到歐美,所以在歐美也不少有逸出鳥繁衍的族群;臺灣也有逸鳥,只是不知有無野外繁衍記錄。 110-金腰燕 Red-ru...